由杨幂、龚俊主演的漫改剧《狐妖小红娘·月红篇》日前播出,开播之初热度不低新人股票杠杆操作,但很快骂声一片,从人设、滤镜、特效,到故事、逻辑等无一幸免。
号称平台S+制作,热门IP加上流量演员加持,还用上了最新虚拟拍摄技术,本该相得益彰,为何最终效果却难令人满意?
高收视低口碑,哪里出了问题?
真人版《狐妖小红娘·月红篇》改编自同名国漫。在豆瓣上,其动漫评分高达8.9,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,也被不少人视为近几年的“国漫之光”。因此,漫改消息一传出,就受到多方关注。然而剧集正式播出后,却陷入高收视低口碑的窘境。
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,开播以来该剧收视率基本上位于前三,与《墨雨云间》及《庆余年第二季》的收视情况不相上下。但在坊间口碑中,《狐妖小红娘·月红篇》却遭到动漫原著粉和电视剧观众的吐槽。其中一大部分争议在于对原作剧情的“魔改”,加之演员的演技、感情线的推进、剧情的寡淡等问题,不少人将这部剧“吐槽”为“中年古偶剧”,甚至还有人“求断更”。
电视剧版《狐妖小红娘·月红篇》的设定更接近于传统仙侠题材,说的是狐族聚居地涂山上长出参天巨木苦情树,苦情树助妖族结缘,相爱之力又反过来滋养苦情树。在人与妖不合的背景下,男女主角为了天下大义,致力于求得人妖和平共处。故事主线围绕涂山红红(杨幂饰)和东方月初(龚俊饰)一边对抗黑暗势力侵蚀苦情树,一边有情人终成眷属展开。然而,如剧名中的“小红娘”所提示的那样,动漫原作中对“红娘”的设定更为严谨,苦情树则承担着帮助相恋的人与妖“转世续缘”的重要职能。单独拎出来拍摄的真人版《月红篇》,一方面脱离了原作的核心设定;另一面,涂山、苦情树、情缘任务、灵血、人妖矛盾等设定仿佛都是凭空冒出的,没有现实土壤和详细铺陈,全靠寥寥几句台词交代,让整个故事不仅悬浮,而且儿戏。
无论是片名中的“小红娘”,还是剧中反复提及的情缘,都昭示着这是一部“爱情”主题的作品,剧中涂山红红和东方月初的相恋和互动过程本应是最大的看点,但不少冲着磕糖而来的观众却大感失望。演员外形靓丽、服饰造型华丽,每一帧画面单看都不错,但两位主人公除了站着聊天外,鲜少肢体接触,打斗、疗伤全部隔空完成,让人觉得不仅剧情平平、人设平平,人物情感推进也毫无落脚点。尽管套了人妖恋的壳子,却也让人觉得食之无味。
特效并没有加分
两年前,《狐妖小红娘·月红篇》杀青时,曾以XR虚拟制作拍摄场景为卖点,据说是国内首部应用XR虚拟制作的商业剧。为了顺利拍摄,团队还将位于河北大厂的虚拟摄影棚搬至横店,搭建了2400平方米的虚拟制作棚。
然而,从目前的呈现效果看,新科技的运用似乎并没有为剧情增色,这部姗姗来迟的作品非但没让人感受到新技术的高超、亮眼,反而暴露诸多问题。
比如,一出场就无所不在的电脑画面,加重了《狐妖小红娘·月红篇》的悬浮感。涂山作为一处四季花常在的世外仙境,看起来几乎没有实景,美术风格总令人禁不住想起《仙剑奇侠传》《剑侠情缘》等国产游戏里的场景。人在前景中说话,背景的山水、花草静止不动、光影朦胧,仿佛只有脚下的一小块“悬崖”是实的,多几个人就挤不下。连风沙、下雪也全部靠特效完成,人物头发、飘带都纹丝不动,仿佛生活在真空世界里。
就连正派与反派大战中,人物都只是摆几个简单的pose,加几个面部特写,剩下的全部是特效在使劲。大场面也很少群众演员,空荡荡的美景中只有几个主角跳独舞。后期太多了,让人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在绿幕前拍摄,再后期合成,模糊的滤镜、怼脸拍摄的镜头,加上虚化的背景,缺少实拍感,让本就悬浮的故事更加失真,角色之间没有火花,观众也更难以代入情境中,接受这个故事。
确实,漫改剧不好拍,就像常说的,二次元与三次元天然有壁。二次元的动漫,人设可以“中二”,台词可以天马行空,主角表情可以无比夸张;但一旦想翻拍成真人剧集,势必要在人物上多下功夫,让剧情进展更有逻辑,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。
这几年,市面上也曾出现高分漫改剧,比如2020年播出的国产剧《棋魂》,豆瓣评分就达到了8.6分。《棋魂》动漫原作的故事发生在日本,在真人影视化改编过程中,大刀阔斧地将背景改到了中国,变成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围棋故事,如此大胆的改编,反而让中国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更有代入感。
从动漫来看,《狐妖小红娘》有着庞大且复杂的世界观设定。在真人漫改过程中,把《月红篇》单独影视化,拍摄成一部36集的电视剧,需要编剧及主创班底在故事、人物塑造上更下功夫,填补动漫中的未及之意、未尽之言,而不只是复刻动漫原作的场景乃至对白。
新的影视技术的运用也是同理。记者曾在某影棚现场参观过LED虚拟拍摄全过程。场景中只有演员脚踩、触摸的部分是真实搭建,背景由LED屏生成,但在监视器中呈现的画面很难区分真实与虚拟场景。据悉,传统的拍戏搭建转场需要1—2周时间,虚拟影棚转场只需要10分钟。虚拟场地具备更大的灵活性,可以尽可能地节省场景搭建成本,减少群众演员预算,降低后期视觉特效。
在影视拍摄中运用最新技术无可厚非,这些抠图、一键成像、AI换脸技术等,确实在某种角度方便了影视制作的流程,有助于效率的提升和影视工业化的完善。但归根结底,技术应该服务于剧情、服务于剧本。科技能够瞬间制造出“涂山”等想象中的狐族聚居之地,让脑海中的画面成为现实。但如果一部剧的卖点只剩下科技,终归会让人觉得不够踏实。棚内绿布也好、环形大屏也罢,即便再以假乱真的科技造景,也无法弥补剧情本身的不足。
《月红篇》只是《狐妖小红娘》真人漫改的起点,一同授出版权的还有《竹业篇》《王权篇》,无一不是大制作、大投资。在不少观众看来,如果《月红篇》等篇目真人改编得当,将有助于《狐妖小红娘》整个IP的打造乃至破圈。然而,打头阵的《月红篇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,后续的《竹业篇》《王权篇》能否满足期待新人股票杠杆操作,还有待时间去验证。